在人體肝臟功能評估與能量代謝監測體系中,谷草轉氨酶(AST)是一項核心的酶類指標。它廣泛存在于人體多個組織器官,尤其在肝細胞、心肌細胞內活性非常高,不僅是參與人體氨基酸代謝與能量轉換的關鍵酶,更因 “對細胞損傷高度敏感" 的特性,成為早期發現肝臟疾病、心肌損傷的重要 “預警信號"。
谷草轉氨酶(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,簡稱 AST,舊稱天冬氨酸轉氨酶),是一種催化天冬氨酸與 α- 酮戊二酸之間氨基轉移反應的水解酶,化學本質為蛋白質,其活性依賴于磷酸吡哆醛(維生素 B6 的活性形式)作為輔酶。該酶在人體組織中分布廣泛,但具有顯著的組織濃度差異 ——以肝細胞和心肌細胞內含量最高,其次為骨骼肌細胞、腎臟細胞、胰腺細胞等,而在血液中活性極低。
從組織分布細節來看:
肝臟:AST 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線粒體基質中(約占肝細胞內 AST 總量的 80%),少量存在于細胞質中。當肝細胞受損時,細胞質中的 AST 會首先釋放入血,若損傷進一步加重(如肝細胞壞死),線粒體中的 AST 會大量釋放,導致血液中 AST 活性顯著升高;
心臟:心肌細胞內 AST 活性僅次于肝細胞,且同樣主要存在于線粒體中。當發生心肌梗死、心肌炎等疾病時,心肌細胞破裂,AST 會快速釋放入血,成為診斷心肌損傷的重要指標之一;
其他組織:骨骼肌細胞(如肌肉損傷、劇烈運動后)、腎臟細胞(如急性腎炎、腎衰竭)受損時,也會導致少量 AST 釋放入血,但通常升高幅度低于肝臟或心臟疾病。
正常生理狀態下,血清 AST 活性維持在較低水平,成人血清 AST 正常參考范圍約為 8-40U/L(不同檢測方法或實驗室可能略有波動),且無明顯性別差異。當肝細胞、心肌細胞等組織細胞受損時,細胞內的 AST 會大量釋放入血,導致血清 AST 活性升高,且升高幅度通常與細胞損傷程度呈正相關。
生理功能
AST 的核心生理功能圍繞 “氨基轉移反應" 展開,該反應是人體氨基酸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鍵環節,同時為蛋白質合成、尿素生成等重要生理過程提供原料,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:
(一)參與氨基酸代謝,促進氨基轉移與再利用
AST 催化的核心反應是 “天冬氨酸 -α- 酮戊二酸氨基轉移反應",即天冬氨酸的氨基轉移至 α- 酮戊二酸分子上,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,反應式為:
天冬氨酸 + α- 酮戊二酸 ?[AST / 磷酸吡哆醛] 草酰乙酸 + 谷氨酸
這一反應具有可逆性,在不同組織器官中可根據代謝需求調整反應方向,實現氨基的 “轉運" 與 “再利用":
氨基回收:當蛋白質分解產生多余氨基酸時,AST 可將氨基酸的氨基轉移至 α-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,谷氨酸再通過其他酶的作用將氨基轉移至尿素合成途徑(在肝臟中),最終生成尿素排出體外,避免氨基在體內蓄積;
氨基酸合成:當機體需要合成特定氨基酸時,AST 可反向催化反應,將谷氨酸的氨基轉移至草酰乙酸,生成天冬氨酸,為蛋白質合成(如肝細胞合成白蛋白、凝血因子,心肌細胞合成結構蛋白)提供原料,維持組織器官的結構與功能。
(二)鏈接糖代謝與氨基酸代謝,參與能量轉換
AST 催化生成的草酰乙酸和谷氨酸,是連接氨基酸代謝與糖代謝的 “關鍵橋梁",間接參與人體能量轉換過程:
草酰乙酸的糖代謝途徑:反應生成的草酰乙酸可通過 “糖異生作用"(主要在肝臟、腎臟中)轉化為葡萄糖,為血糖穩定提供保障;也可進入 “三羧酸循環"(細胞線粒體中),與乙酰輔酶 A 結合生成檸檬酸,進一步分解產生 ATP(細胞可直接利用的能量載體),為細胞活動供能;
谷氨酸的能量代謝作用:谷氨酸可通過 “谷氨酸脫氫酶" 的催化作用,生成 α- 酮戊二酸,α- 酮戊二酸同樣是三羧酸循環的重要中間產物,可直接參與循環過程產生能量。尤其在心肌細胞中,AST 催化生成的代謝產物能快速進入三羧酸循環,為心肌收縮提供能量,維持心臟正常泵血功能。
(三)輔助肝臟解毒與尿素合成,維持代謝穩態
肝臟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器官和尿素合成場所,AST 通過參與氨基酸代謝,為肝臟的解毒功能與尿素合成提供關鍵支持:
解毒輔助作用:AST 催化生成的谷氨酸,可與肝臟內的有毒物質(如重金屬離子、藥物代謝產物)結合,形成無毒或低毒的復合物,隨后通過腎臟排出體外,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;同時,谷氨酸還能與乙醛(酒精代謝的有毒中間產物)結合,減少乙醛對肝細胞的損傷,間接保護肝臟功能;
尿素合成原料供應:尿素合成的關鍵步驟 “鳥氨酸循環" 中,需要天冬氨酸提供氨基 ——AST 催化生成的天冬氨酸,可直接參與鳥氨酸循環,與瓜氨酸結合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,最終轉化為尿素和精氨酸,確保體內多余的氨(蛋白質代謝產物,有毒性)能及時轉化為尿素排出,維持血液氨濃度穩定,避免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。
(四)作為組織損傷的特異性診斷標志物(間接生理意義延伸)
盡管 AST 的核心功能是參與代謝,但由于其在肝細胞、心肌細胞內的高濃度分布,血清 AST 活性變化已成為臨床診斷組織損傷的重要依據,這一 “診斷價值" 可視為其生理功能的間接延伸:
肝臟疾病診斷:當發生急性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等疾病時,肝細胞受損破裂,AST 釋放入血,血清 AST 活性升高,且升高幅度與肝細胞壞死程度相關(如急性重癥肝炎時,AST 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 10-100 倍);同時,結合谷丙轉氨酶(ALT)的比值(AST/ALT),可進一步判斷肝臟損傷類型(如酒精性肝病時 AST/ALT>2,病毒性肝炎時 AST/ALT<1);
心肌損傷診斷: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,心肌細胞在 6-12 小時內開始破裂,AST 會快速釋放入血,24-48 小時達到峰值,隨后逐漸下降,因此 AST 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指標之一(需結合肌鈣蛋白、肌酸激酶等指標綜合判斷);此外,心肌炎、心包炎等疾病也會導致 AST 輕度升高;
其他組織損傷監測:劇烈運動(導致骨骼肌細胞輕微損傷)、肌肉拉傷、急性腎炎等情況,也可能引起血清 AST 輕度升高,但通常伴隨特異性癥狀(如肌肉疼痛、尿液異常),可通過臨床癥狀與其他指標鑒別。
茁彩生物依托專業的檢測技術平臺,采用全自動生化儀開展 AST 檢測,通過標準化的檢測流程、先進的儀器性能及嚴格的質量控制,確保檢測結果的精準性、時效性與可靠性,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。
(一)檢測原理
茁彩生物使用的全自動生化儀檢測 AST 活性,主要基于連續監測法(速率法),該方法是目前臨床應用*廣泛、準確性最高的 AST 檢測方法,核心原理是通過檢測 AST 催化特異性底物反應過程中產物的生成速率,間接計算酶的活性(單位:U/L),具體反應體系與檢測過程如下:
1. 反應體系設計
檢測試劑中包含 AST 的特異性底物(天冬氨酸和 α- 酮戊二酸)、輔酶(磷酸吡哆醛,激活 AST 活性)、指示酶(蘋果酸脫氫酶 MDH 和乳酸脫氫酶 LDH,部分試劑僅用 MDH)、還原型輔酶 Ⅰ(NADH)及緩沖液(維持反應體系 pH 在 7.3-7.8 的適宜范圍)。其中,天冬氨酸和 α- 酮戊二酸是 AST 催化反應的直接底物,NADH 的吸光度變化是檢測的核心信號來源。
2. 反應過程
第一步:AST 催化反應:樣本中的 AST 催化底物天冬氨酸與 α- 酮戊二酸發生氨基轉移反應,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;
第二步:指示酶反應:生成的草酰乙酸在蘋果酸脫氫酶(MDH)的催化下,與還原型輔酶 Ⅰ(NADH)反應,生成蘋果酸和氧化型輔酶 Ⅰ(NAD?),反應式為:
草酰乙酸 + NADH + H? →[MDH] 蘋果酸 + NAD?
第三步:信號檢測與活性計算:還原型輔酶 Ⅰ(NADH)在特定波長(340nm)下具有較強的吸光度,而氧化型輔酶 Ⅰ(NAD?)在此波長下吸光度極低。隨著反應的進行,NADH 不斷被消耗,樣本在 340nm 處的吸光度會隨時間線性下降,吸光度下降速率與樣本中 AST 的活性呈正比。全自動生化儀通過連續監測(通常監測 3-5 分鐘)吸光度下降速率(ΔA/min),結合 NADH 的摩爾吸光系數、反應體系體積等參數,根據公式自動計算出樣本中 AST 的活性(U/L)—— 吸光度下降速率越快,說明樣本中 AST 活性越高。
為進一步減少干擾,部分檢測試劑中還會添加抑制劑(如 EDTA,抑制樣本中金屬離子對酶活性的影響)、抗氧化劑(如抗壞血酸氧化酶,清除維生素 C 對 NADH 吸光度的干擾),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
(二)檢測優勢
茁彩生物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 AST 活性,相比傳統手工檢測(如比色法)或半自動化儀器,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,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
1. 檢測準確性高,結果可靠
特異性強:連續監測法使用天冬氨酸和 α- 酮戊二酸作為特異性底物,僅 AST 能高效催化其氨基轉移反應,有效排除樣本中乳酸脫氫酶(LDH)、谷丙轉氨酶(ALT)、膽紅素、維生素 C 等干擾物質的影響;試劑中添加的抑制劑和抗氧化劑進一步降低了干擾風險,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;
精準度高:全自動生化儀配備高精度的光學系統(如全息光柵分光光度計)和溫度控制系統(反應溫度恒定在 37℃,波動范圍 ±0.1℃),可精準監測 340nm 處的吸光度變化,最小檢測誤差≤1%;同時,儀器支持多點校準(通常設置 5-7 個濃度點的 AST 標準品),確保檢測結果在寬線性范圍內(通常為 5-1000U/L)的準確性,即使對于急性重癥肝炎或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活性樣本(AST>800U/L),也無需稀釋即可直接檢測;
質量控制嚴格:茁彩生物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,每日檢測前使用國際標準品(如 WHO 標準物質或 Sigma 公司的 AST 標準品)校準儀器,檢測過程中插入高、中、低三個濃度的質控品(覆蓋臨床常見范圍,如低濃度 20U/L、中濃度 50U/L、高濃度 300U/L),實時監控檢測結果的穩定性;每月還會參與全國臨床檢驗中心的室間質評,確保檢測結果與全國主流實驗室的一致性,為醫生診斷肝臟疾病、心肌損傷提供可靠數據依據。
2. 檢測速度快,滿足批量需求
自動化流水線操作:全自動生化儀可實現樣本的 “一鍵式" 處理 —— 操作人員只需將待檢測的血清樣本加載到樣本架上,設置檢測項目后,儀器自動完成樣本吸取、試劑添加、反應孵育、吸光度監測、結果計算及報告生成,無需人工干預;
高效處理能力:單臺儀器每小時可處理 300-600 個樣本,單個樣本的檢測時間僅需 3-5 分鐘,遠快于傳統手工檢測(手工檢測單個樣本需 20-30 分鐘);對于醫院肝病科、心內科(大量肝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樣本)、體檢中心(批量篩查肝功能)等場景,能夠快速完成檢測任務,大幅縮短報告出具時間;
3. 操作簡便,降低人為誤差
標準化操作流程:儀器內置成熟的檢測程序(已預設連續監測法的反應參數,如反應時間、溫度、試劑添加量、波長選擇),操作人員無需手動配制復雜試劑(試劑為商品化的即用型液體試劑,包含底物、輔酶、指示酶等所有成分)或調整反應條件,僅需進行樣本加載和參數確認,大幅降低操作復雜度;
智能誤差控制:儀器具備多種異常預警功能,如樣本量不足、試劑過期、樣本溶血 / 脂血 / 黃疸(會影響 340nm 處吸光度檢測)、反應溫度異常等情況,會實時發出警報并提示原因,操作人員可及時處理(如重新采集樣本、更換試劑),避免因操作失誤或樣本問題導致的檢測誤差;
人員依賴度低:即使是非專業檢驗人員,經過 1 小時的簡單培訓(掌握樣本加載、儀器啟動、結果查看及常見警報處理),也能熟練使用儀器,確保不同操作人員、不同檢測批次的結果一致性,尤其適合基層醫院、體檢中心等場景的批量檢測需求。
此外,全自動生化儀可同時開展多個肝功能或心肌損傷相關指標檢測(如同時檢測 AST、ALT、膽紅素、白蛋白、肌鈣蛋白等),形成 “肝功能全套套餐" 或 “心肌損傷篩查套餐",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檢測服務。例如,同時檢測 AST 與 ALT,可全面評估肝細胞損傷程度;同時檢測 AST 與肌鈣蛋白,可快速鑒別肝臟疾病與心肌損傷,提高診斷的精準性。
通過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谷草轉氨酶(AST)活性,茁彩生物能夠科研機構等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檢測服務。